在和美課堂的外出學習中,我發現很多老師都會有在講課中或課前課后的時間里。為孩子樹立一些學習習慣,在對于這些習慣的追求中,不難發現老師們的用心良苦。
在黃愛華老師的課上,他就要求孩子們上課前,把鉛筆橡皮單獨拿出來放到練習本寫字的那一頁夾好,然后把其他無關的東西收起來。這樣做,孩子們在課上讓他們做練習寫算式的時候就會節省1-2分鐘找東西的時間。
在徐長青老師的課上,他就要求孩子們上課前寫兩個自己的姓名條,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迅速的和孩子熟悉起來。后來我們才知道這個姓名條是為講重疊問題準備的。也就是說老師要有提前鋪墊的習慣,這樣在課前就讓學生進入到知識情境中。
每一個老師的教學習慣不一樣,為孩子養成的學習習慣也不一樣。
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,我覺得是要為孩子養成驗算的習慣。比如第一單元方程,其實除了檢驗方程本身,還可以把求得的兩個未知數加起來看看能不能得到得數。這個方法簡單又快速而且基本可以靠口算完成。再一個就是求多邊形的面積這個地方,我發現很多孩子看到題目就做,而有些題目是需要轉換單位的。這些孩子往往就會出錯。所以要給孩子養成多讀題,提煉關鍵字的習慣。關鍵字有:面積單位,一共,比,剩余,分的完……這樣孩子通過找關鍵字就會對題目做到心中有數。其次,第三單元因數與倍數是屬于概念性的知識。對于這種知識,做到不出錯,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養成準確記憶概念的習慣。只有準確記憶概念,學生才能有效的辨析。
數學的學習習慣大到對于概念的理解,小到書寫,都是一個長久曲折的過程,教師不要抱有一蹴而就的心理,而是應該立足每一個當下,在每一堂課要求好、做到位。